南钢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授牌
2月19日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推进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振奋龙马精神,激发干劲闯劲,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高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市委书记韩立明讲话,市长陈之常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市政协主席王立平、市委副书记沈文祖、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出席。会上,为南京市2023年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的单位授牌。南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代表南钢上台接受授牌。
韩立明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本质属性、实践路径,强调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等重点任务,既是南京的潜在优势,也是必须扛起的责任担当。全市上下要充分认清南京的禀赋优势和使命担当,把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制胜招,加快实现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内涵式发展,努力使新质生产力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
南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竞争力稳居行业前列,连续7年获得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A+级企业(最高等级),位居世界钢企技术竞争力第十位(中国钢企第五位)。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国质量奖、中国工业大奖、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能效领跑者、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国家级重大荣誉。
近年来,南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高强度、高韧性、耐候、耐腐蚀、高纯净度等高附加值领域,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锚定世界前沿科技,研发投入保持在3%以上。建立了国际级、国家级等高端研发平台45个。与全球12个国家、82个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500余项,承担重大项目等4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00余项,162个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拥有专利3000余件。南钢9镍钢替代进口、连续11年市场占有率第一,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国内首家开发100毫米世界最厚止裂钢,供货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市场占有率第一;国内率先通过国际七大船级社耐腐蚀型钢认证和国际八大船级社低温型钢认证,5镍型钢作为全球首创,是目前唯一通过国际五大船级社认证的型钢;深海管线钢、抗大变形管线钢分别在南海荔湾、中缅油气输送项目中实现首家批量供货;同质复合、异质复合技术国内领先,桥梁钢复合板、容器钢复合板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率先研发的超高强悬架簧、超高强稳定杆、超高强紧固件、高疲劳寿命电机轴等产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轻量化材料解决方案。
南钢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船舶及海洋工程、工程机械、汽车机械、石化、建筑桥梁、新能源等行业,为大国重器、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不可或缺的高端特钢材料。南钢优势产品成功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可燃冰开采“蓝鲸Ⅰ/Ⅱ号”、第三代核电示范工程“华龙一号”等300多个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独家供货“爱达·魔都号”中国首制大型邮轮的船板和船用球扁钢,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和关键领域材料的自主可控。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央视新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前七个月我国机械工业保持增长态势 机械工业 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生产及投资保持增长态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趋势。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8%汽车制造业增长10.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9%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7.1%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均实现平稳增长。在机械工业代表性产品中: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为48万台,同比增长13.9%;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44.7万套,同比增长32.9%。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同时,清洁能源装备生产高速发展。前七个月:我国太阳能电池累计产量为47396万千瓦,同比增长19.6%;风电机组已出口至10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稳步提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今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产品产销稳定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特别是绿色转型步伐持续加快。机械行业企业积极布局“源、网、荷、储”产业链各环节,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
李奇副会长会见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舜一行 机械工业 8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会见了来访的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李舜一行。双方围绕2026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合作事宜展开讨论。李舜副主席表示,在5月份召开的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期间,中国机械联领导与湖南省及长沙市领导交流了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项目,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希望引进2026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落地长沙,并希望双方就该项目保持长期合作,共同培育。李奇副会长指出,长沙从产业基础、展会硬件条件、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及会展政策环境等方面都具备良好的条件和优势,并且双方就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等项目已奠定了深厚的合作基础,中国机械联愿意与长沙就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项目开展新的合作。会上,李燕霞总工程师对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的总体内容进行了介绍,段英才总会计师对去年项目运营情况进行了说明。会上,双方就合作意愿及合作模式达成了共识,并就下一步工作的积极推进提出了方向和目标。中国机械联展览工作部有关同志参与交流。(展览工作部)
-
精彩预告|特色活动:WCCEE2025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 机械工业 为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定于2025年9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省德阳市主办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WCCEE2025)。WCCEE2025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为主题,举办1场主旨大会,1场清洁能源装备展览会,N场专题会议活动。当前,氢能产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发展阶段。一方面,中国与全球氢气产销量持续增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旺盛,绿氢替代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氢能产业发展仍面临着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次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为深入探讨氢能技术装备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把握政策走向,研判发展趋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在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召开“氢能技术装备发展形势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机械联能源互联网设备与技术分会承办,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会议期间,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及行业权威专家将围绕着“氢能行业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国内外氢能先进前沿技术、标准引领氢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下,氢能与多能源协同发展以及氢能行业应用案例分享”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会期将近,届时诚挚邀请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科研人员、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相关组织代表等共襄盛会。获取更多信息及注册参会,请扫描二维码。
-
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2025(第五届)风电装备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技术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机械工业 2025年8月15-18日,以“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为主题的“风电装备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技术发展论坛”在湖南省韶山市召开,该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论坛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湖南科技大学、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风电机组运行监测与智能诊断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高校的2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同行出席会议,围绕风电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及产业升级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志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提到,202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513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突破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累计发电量5880亿千瓦时,平均利用率达93.2%。并对做好“十五五”风电产业升级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十五五”规划;二是创新引领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四是提高运维能力,保障风电场高效稳定运行。韶山市市长邓望军在致辞中表示,韶山作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正以红色基因赋能绿色发展,已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构建了从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到储能运维服务的完整风电产业链。目前,三一(韶山)风电获评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并汇集了风渡新材、众翔重装等一批技术领先的上下游企业,为红色热土注入了绿色发展新动能。大会主席、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着风能利用不充分、机组运行效率低、恶劣环境下性能下降及维护成本高等技术与科学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届论坛以“发展智慧风电,推动产业升级”为主题,期待通过进一步增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交流,提升风电装备设计及关键技术应用水平,推动风电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湖南科技大学赵前程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湖南科技大学依托机械工程等优势学科,深耕风电领域十余载,构建了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跨机械、信息、土木等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学校坚持开放交流,合作共赢的思想,跨十年举办五届风电论坛,聚集行业精英,通过持续交流为风电产业发展贡献新的方案和思路。大会共设置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青年报告共计46个。土耳其埃尔吉耶斯大学MustafaSerdarGENC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万德成教授、重庆大学魏静教授、重庆大学王宇航教授、四川大学戴靠山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明明教授、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技术中心刘红文主任、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龙辛专家做了特邀报告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行业动态。会议期间,会务组还组织参会专家学者赴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参观调研。(科技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