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高估值企业遭冷落 电池技术迭代受追捧
2024年,储能产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区域市场差异化动态演进,储能企业加速出海,创新商业模式带来全新盈利增长点。
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系统价格呈现“内卷式”竞争、储能资产收益不断下降、商业模式创新裹足不前、安全事故频次有所抬头等种种压力不断加大,产业链不协调等矛盾重重。
“2024年,储能行业高估值企业遭冷落,资金主要布局电池技术迭代方向,国资产业基金林立。”对于过去一年储能投融资的现状,嘉实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产品管理部股权产品经理王莞清如是总结。
融资下降五成偏好早期轮次企业
储能产品价格在过去一年大幅下滑;储能的国内产能过剩,大于全球需求;产能利用率保持低位,营收利润下滑。
2024年,行业市场下行,各板块新增受理几乎为0、批量撤材料频发,储能一级市场成为“堰塞湖”。
根据寻熵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发生150起融资事件,比2023年下降50%。据其估算(不含IPO),2024年储能行业共计融资260亿元,比2023年下降40%。
133家获投公司,比2023年下降50%;有16家在一年内进行了多轮融资,比2023年下降70%。295家投资机构参与储能市场投资,比2023年下降30%。
根据已披露估值,1家达到百亿元级估值企业发生新融资,2023年这一数据为9家。
截至2025年1月27日,来自iFind的数据显示,储能新增上市公司9家,分别是龙蟠科技(02465.HK)、许昌智能(831396.BJ)、聚星科技(920111.BJ)、胜业电气(920128.BJ)等。此外,28家储能企业终止/撤回;11家企业处于在会阶段;3家企业处于过会/注册阶段。
“一级市场储能投融资特点是投资人越来越偏好早期轮次企业。2024年储能行业早期轮次占比中,种子轮阶段占比为1%;天使轮阶段占比30%;Pre-A轮阶段占比19%;A轮阶段占比26%,合计占比76%。”王莞清分析。
在她看来,产生上述投融资特点的原因,在于储能产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下滑了40%;储能的国内产值过剩,大于全球需求;产能利用率保持低位,营收利润下滑。
“后期轮次企业估值高,进入价格贵,退出渠道不明朗。2023年,9家估值过百亿元企业完成新融资,2024年仅1家。”王莞清说,“早期技术领域,市场格局尚未形成,轮次早、估值合理。”
2024年,一级市场中,大额融资数量、金额双降,规避高估值标的。
其中,97%获投企业的融资金额低于5亿元。中后期(C、D轮)获投企业减少,导致融资额下滑,少有10亿元、20亿元的融资案例。
百亿元估值企业的融资数量2024年仅为1家,而2023年的数量为9家。
天使轮企业融资规模不断增加。2023年,共有两家融资过亿元天使轮企业,而2024年,这一数据增长到了6家。
电池技术迭代,提升可靠性及安全性成为过去一年市场的投资逻辑。
数据显示,2024年,储能电池技术迭代。钠电池共发生20起技术迭代案例,占比13%;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合计16起,占比11%。
不少企业注重提升能量密度、可靠性和安全性。其中,负极材料13起,占比10%;电池管理14起,占比9%。
储能系统共发生19起技术迭代案例,比2023年下降50%。工商业储能占主导。
在其他新能源领域,光伏电池技术发生44起技术迭代案例,钙钛矿最热门;制氢储氢27起;低空经济相关20起。
融资规模上,97%案例的融资金额低于5亿元,华能新能源、阳光新能源领衔。
“2024年,千万级、1-5亿元融资项目各占70%、27%;共有4家融资额达5-10亿元;1家企业融资额达10亿元以上。大额融资集中在电力项目开发、储能系统、正极材料上。”王莞清分析。
数据显示,2024年披露融资额大于3亿元的企业共有7家。
其中,华能新能源融资额为150亿元,主要用于增资扩股,投资方为中国国新控股、中邮保险、中国太平、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南方电网。
阳光新能源融资额为8.47亿元,为战略融资,投资方是工银投资、建信投资、浙江产投、中安资本。
此外,江西升华新材料融资额为7.35亿元,广州智光储能融资额为7亿元,杭州微慕科技融资额为5亿元,安徽益佳通融资额为4亿元,常州锂源新能源融资额为3.85亿元。
钠电池火热依旧固态电池受追捧
麟阁创投投资次数最多,超威集团成为最活跃的产业投资人,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为最活跃国资机构,上海机场、茅台基金、蚂蚁集团为最跨界投资人。
2024年,储能各领域融资热度如何?数据显示,2024年150起融资中,钠电池、储能系统占比13%,各20起;下一代电池技术(以固态电池为主)占比11%,共16起;负极材料占比10%,共15起;电池管理占比9%,共14起。
在其他新能源领域,光伏发生44起,其中钙钛矿发生24起;制氢储氢发生27起。
“在布局电池技术迭代方向上,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可靠性储能系统获关注。”王莞清说。
钠电池领域融资,维持了2023年热度。2024年,16家企业累计完成20起融资。其中,浙江湖钠能源、上海璞钠能源、武汉天钠科技、江苏隐功科技4家企业1年内完成多轮融资。在轮次上,25%为天使轮;35%为Pre-A轮;30%为A轮。钠电池早期细分赛道,覆盖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等多个技术路线。创始团队普遍具有高校或产业背景;多数企业在客户送样验证、产线建设阶段;首批钠电池将商用于小动力市场。
下一代电池技术中,主要以固态电池为主。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4家企业发生新融资。早期细分赛道中,50%为天使轮,22%为Pre-A轮。记者获悉,固态电池企业,主要布局聚合物、硫化物、氧化物、无负极等不同技术路线;创始人普遍具有高校或产业背景;多数处于研发、中试线建设、产线建设阶段。
储能系统融资中,18家企业累计完成19起融资,比2023年下降50%。
“其中,63%为工商业储能,资金倾向盈利模式清晰的领域。”王莞清分析,“其中,大储和独立储能,政策依赖度高,收益机制复杂且稳定性差,投资成本高且回收困难。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式清晰,收益机制稳定,且初始成本较低,运营维护简单。”
负极材料融资中,13家企业累计完成15起融资。其中,硅碳、硅负极获投最多。浙江格源新材料、杭州星科源新材料1年内完成了2轮融资。大多数企业处于种子轮、天使轮阶段。
电池管理融资中,13家企业累计完成14起融资。热管理系统、BMS获投最多。上海美克生能源1年内完成2轮融资。产业资本积极布局。其中,仁发碳中和投资常州天目智能;小米产投、吉利控股等投资杭州协能科技。
此外,在光伏、制氢储氢、电动航空等新能源其他领域,共计39家光伏企业累计完成44起融资,其中钙钛矿23起。其中,23家氢能企业累计完成27起融资,海德氢能、奥腾能源、明阳氢能、氢辉能源1年多起大额融资。苏州科润新材料,完成C+轮融资,超5.4亿元,投资方由中国石化资本、峰和资本、架桥资本、建信投资组成。
“2024年,295家投资人累计投资354次。麟阁创投投资次数最多,超威集团成最活跃产业投资人,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为最活跃国资机构,上海机场、茅台基金、蚂蚁集团为最跨界投资人。”王莞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储能行业融资企业估值TOP7中,1家企业估值超百亿元,投资人不再为高估值买单。
数据显示,根据已披露估值情况,2024年仅1家企业达百亿元估值,2023年为9家,下降90%。与此同时,7家企业估值10亿元以上。
王莞清对此分析,“产业环境下行、上市渠道锁紧、资金退出困难,投资人不再为高估值企业买单,进入价格成为重要考量因素。”
从2022至2023年,我国储能市场连续两年实现了超200%的高速增长,2024年新增并网规模再次翻番。2025年,我国储能市场有望保持阔步发展的态势,但增速或将有所下降并且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根据寻熵研究院对公开项目信息和状态的统计,截至2025年1月底,国内已规划部署但尚未投运的项目有184GW/487GWh(仅考虑2023年后启动的项目)。这一个规模是截至2024年底国内累计装机规模的近2.6倍。其中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的项目规模达到100GW/287GWh,这些项目将是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继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寻熵研究院的预测,在基准场景下,2025年国内储能新增并网规模有望达到69.6GW/177.2GWh,以能量规模计算的增速为59%。新疆、内蒙古、河北将成为2025年国内最大的三个区域储能市场。各地大量已规划实施的储能示范项目、新能源大基地配储项目的启动建设、用户侧储能项目在更大规模更广地域内推广应用、锂电储能系统持续走低的价格等因素都将是2025年国内储能装机继续大幅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员会在京举办“十五五”规划工作交流会 机械工业 2025年7月31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员会主办的“‘十五五’规划工作交流会”在中国机械联举行。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副主任、副会长罗俊杰,副会长宋志明,总经济师、副秘书长佘伟珍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主持。会议总结了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组交流了经验做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动员和部署。会上,宋志明通报了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体系编制进展情况。他指出,规划工作启动以来,会长徐念沙及多位会领导带队开展规划编制专题调研,工作总部相关部门及行业协(学)会负责同志也多次组织开展调研活动。目前,《机械工业“十五五”发展纲要》已形成初稿,大多数的专业规划和专题规划已提交了规划修订稿。宋志明就规划时间节点、质量要求及下一步征求意见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并明确要求,各规划编制工作组要加快进度、严控质量、加强沟通,规划编制办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在行业经验分享环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规划发展部主任王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专责魏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总工程师瞿辉,先后就钢铁、电力、石化三大用户行业运行态势、装备需求及规划编制工作经验作专题报告,为机械工业精准对接需求、稳链固链提供了宝贵信息。在规划编制单位交流环节,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冠军、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赵剡水、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秘书长吕东显、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明翠新等四家规划编制单位代表,分别就各自领域规划编制的创新做法与经验体会进行了分享。罗俊杰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前期工作成效与宝贵经验,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发展环境与核心命题,聚力攻坚,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对于规划编制后续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强化战略引领,提升规划的前瞻性与指导性;二是科学设置目标,提升规划的引领性与可行性;三是深化研究论证,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四是突出务实管用,提升规划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五是加强协同联动,确保规划编制任务按期优质完成。最后,陈斌就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提高站位,把“规划”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全局中去谋划;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规划做成解决问题的路线图;三是强化统筹协同,把规划变成全行业共同的行动纲领。来自综合性行业协会代表与机械工业各专业、专题规划编制单位,以及中国机械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近百名代表参加会议。(行业发展部)
-
薛一平副书记会见湘潭大学刘金刚副校长一行 机械工业 2025年7月30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薛一平在总部会见了湘潭大学刘金刚副校长一行。秘书长宋晓刚,湘潭大学工会副主席马卿、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周友行院长等共同参加会见。刘金刚副校长介绍了湘潭大学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在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等方面的主要成效,并表达了与中国机械联和系统协学会建立紧密联系的愿望。薛一平副书记对刘金刚副校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系统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基本情况和业务职能。双方一致表示,愿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协同发展。中国机械联科技工作部、办公室,湘潭大学办公室等部门同志参加会见。(办公室)
-
聚焦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共绘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 电工电器 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浪潮下,清洁能源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年9月15-17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贸促会、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节能协会、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将在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这场备受瞩目的行业盛会,以“发展清洁能源・共享低碳未来”为主题,紧扣“新能源、新动能、新装备、新模式”,为国内外清洁能源领域的精英搭建起一个集交流合作、应用推广于一体的高端平台。作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本届博览会肩负着推动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对接山东省脱碳需求及烟台市创建清洁能源示范市需求的重大使命。展会将充分发挥山东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产业优势,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在展区规划上,3万平米的展览空间涵盖了五大核心领域,全方位展示清洁能源产业的前沿成果。氢能产业展区聚焦氢气制造、储运、加氢设备及燃料电池系统等全产业链环节;风光储充产业与技术展区汇聚海陆光伏、海上风电、储能及充换电等关键技术与装备;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与构网型设备展区呈现高压特高压输变电、构网型储能等先进技术;新型动力系统技术及装备展区展示燃气轮机、氢燃机等高效动力解决方案;零碳园区/工厂、节能技术及装备、智慧能源技术展区则聚焦零碳园区建设、节能技术及智慧能源管理等热门领域。同期举办的系列专场活动更是精彩纷呈,为参会者带来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2025第十八届烟台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博览会”将展现核电领域的创新成果;“2025山东光伏产业与储能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山东风能与海上能源开发建设发展论坛”等活动,将汇聚行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突破方向。此外,“氢能燃料电池资源利用项目洽谈会”、“新能源产业经贸投资对接会”等活动,将为企业搭建合作桥梁,促进产业资源高效整合。对于参展企业而言,本届博览会是展示自身实力、拓展合作空间的绝佳契机。无论是国际国内的科研院校、行业央国企,还是行业领军和创新企业,都能在这里集中展示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成就。从氢能的前沿技术到风光储充的系统解决方案,从新型电力系统的装备创新到零碳园区的建设实践,全方位的展品范围将全面呈现清洁能源产业的最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组委会为参展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展位选择,包括豪华特标、标准展位及室内空地等,满足不同企业的展示需求。有意向的企业请于2025年8月30日前,将参展报名表以电子邮件或微信方式反馈给大会组委会,以便及时锁定参展席位。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产业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推动能源与工业协同发展、助力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让我们相约烟台,共赴这场清洁能源的行业盛宴,携手迈向绿色低碳的美好未来!联系人:李仕有、冯玲电话:13801178558、13581896542(同微信)邮箱:1sy_zl0vip.163.com、fenglingling@cmif.org.cn(展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