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2024年,全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同时,全国电煤库存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全国电力供应保障有力有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1月2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发布《2024-202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2025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4.5亿千瓦,2025年底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将降至三分之一,2025年迎峰度夏等用电高峰期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
用电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1%,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
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郝英杰介绍,2024年,第二产业用电量6.39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4.8%,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9.7%。2024年,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1%,2024年电力消费系列指数中的制造业用电指数为125.9,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25.9%,“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5.9%。
郝英杰表示,分大类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2024年用电量同比增长10.3%,明显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制造业延续转型升级趋势。消费品制造业2024年用电量同比增长5.7%,消费品制造业中的12个子行业用电量均为正增长。四大高载能行业2024年用电量同比增长2.2%。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1.0%、2.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3%、6.5%。
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侯文捷告诉记者,从2024年稳中有升的电力消费增速,可以反映出在“两新”政策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作用下,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两新”等政策拉动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平稳增长。“两新”政策推动部分消费品行业用电较快增长,食品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3个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8%;纺织服装/服饰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纺织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5个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5%。
“两新”等政策拉动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快速增长。“两新”政策推动设备制造等行业用电较快增长,2024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四个行业用电量增速超过10%,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接近或超过8%。汽车制造业中的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通用设备制造业中的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26.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的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4%,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19.3%。
“两新”等政策拉动充换电及互联网服务业等新业态用电量高速增长。2024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9%。“两新”等政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拉动充换电及信息传输等服务业用电量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0.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1.7%。
此外,“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也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力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认为,当前,“三新”经济蓬勃兴起,部分典型行业用电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我们对‘三新’经济中的生物药品制品制造、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互联网数据服务、充换电服务业这八个典型行业(以下简称“八个典型行业”)用电情况进行了分析,2024年,这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0.6%、26.3%、19.3%、34.3%、9.0%、21.4%、30.9%、50.9%。2024年这八个典型行业合计用电量214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8%,高于同期全社会用电量整体增长水平2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8.4%,高于其用电量比重6.2个百分点。”蒋德斌介绍。
蒋德斌指出,“十四五”以来全国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量年均增长43.5%。八个典型行业用电高速增长态势反映了我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积极进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
郝英杰介绍,2024年全国电力供应系列指数中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98.0,“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98.0%,年均增长18.6%;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257.4,“十四五”以来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57.4%,年均增长26.7%。2024年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15.0,“十四五”以来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15.0%,年均增长3.6%,累计增速低于同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速83.0个百分点。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气电、抽水蓄能新投产装机规模大幅增长,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多投产6255万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全年合计新增装机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82.6%。2024年,气电、抽水蓄能发电装机分别新投产1899万千瓦、753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85.2%和38.1%,其中,气电新投产装机规模创历年新高,抽水蓄能新投产装机规模为历年第二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14.4亿千瓦,其中,煤电11.9亿千瓦、同比增长2.6%,煤电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5.7%,同比降低4.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9.5亿千瓦,同比增长23.8%,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8.2%,比上年底提高4.3个百分点。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4.1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2024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量占总发电量增量的比重超过八成,煤电充分发挥了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作用。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10.7%、2.7%、11.1%和28.2%。2024年,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为54.8%,比上年降低3.0个百分点。2024年,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5.4%,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量占总发电量增量的比重达到84.2%。受资源等因素影响,2024年水电和风电月度间增速波动较大,煤电充分发挥了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作用。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卢国良表示,当前,我国年均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2亿千瓦,预计“十五五”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消纳空间不足,利用率下行压力加大。在新的形势下,对煤电灵活性调节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除煤电最小技术出力在现有要求基础上需要持续深化、达到新一代煤电升级有关指标要求外,还需在煤电机组快速爬坡、一次调频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全方位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此外,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煤电灵活性、电网资源配置调节能力、需求侧管理等均是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因地制宜做好各类资源的统筹和优化,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最高调节能力提升。”卢国良补充说。
2025年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
“综合考虑我国目前阶段经济增长潜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预计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根据不同预测方法对全社会用电量的预测结果,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郝英杰表示。
此外,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4.5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38亿千瓦,同比增长14%左右。其中,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2025年底将降至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2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60%左右。水电4.5亿千瓦、并网风电6.4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1亿千瓦、核电6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800万千瓦左右。2025年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合计装机将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凸显。
报告认为,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从供应方面看,2025年,全国新增电源装机仍然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常规电源增量与用电负荷增量基本相当,部分特高压直流工程投产,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持续提升,风、光资源及来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电力生产供应的风险。从需求方面看,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将为我国电力需求增长提供稳定支撑。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贸出口形势以及极端天气等方面给电力消费需求带来不确定性。综合考虑需求增长、电源投产以及一次能源情况,预计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华东、西南、华中、南方区域中部分省级电网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通过增购外电、最大化跨省跨区支援等措施,电力供需偏紧局势可得到缓解。迎峰度冬期间,随着常规电源的进一步投产,电力供需形势改善。(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中国机械联专家委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 机械工业 2025年5月27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中国机械联执行副会长、专家委副主任罗俊杰,党委副书记赵文成,党委常委杨学桐、赵驰,副会长李奇、叶定达等领导专家40余人参加。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段青松陪同调研。专家委一行先后参观了小米汽车工厂、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展厅、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试乘无人驾驶汽车,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介绍了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与会专家对北京经开区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建议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推进我国机械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机械联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北京经开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机械工业产业集聚区提供支撑。中国机械联副秘书长佘伟珍,科技部、统计部、行发部、展览部、杂志社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拟推荐参评第六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名单的公示 机械工业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第六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国新出发电﹝2025﹞4号)要求,现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拟推荐参评第六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5月28日-6月3日。如对公示的拟推荐名单有不同意见,请于6月3日前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和信函等方式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反映。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电话:010-65188259传真:010-68533692电子邮箱:xuanchuan@cmif.org.cn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711附件:拟推荐参评第六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名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25年5月27日
-
中国机械联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教育专题学习 机械工业 2025年5月26日上午,中国机械联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学习,集体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党委书记徐念沙主持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党委副书记薛一平在领学中全面系统梳理了《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九个专题的核心内涵和要义,并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会同志重点结合自身工作踊跃发言,对下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大家一致表示,《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全面系统阐明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路径方法等,为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三严三实”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修身立德的根本遵循,要身体力行,从严自律,严守工作纪律、严明生活纪律,始终做到心有敬畏、警钟长鸣;要紧密联系协会工作和员工队伍建设,着力营造干部正向激励的政治生态,建立干部忠诚担当、奋发敢闯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要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中坚守初心使命,在工作生活中带头保持勤俭作风,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助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徐念沙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学习准备充分、主题明确、交流深入,取得了较好效果。结合当前学习和工作,徐念沙书记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出几点要求:一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严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推进党的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二是不同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有不同要求,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工作中;三是持之以恒自律自省,不断修炼提升自己,警钟长鸣、一以贯之,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四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制度既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又要遵循科学合理可行原则,关键是要提高执行力,务求取得实效。(党委工作部)
-
宋晓刚秘书长率团出席中泰机械工业国际合作(曼谷)峰会和中越企业国际合作圆桌会议 机械工业 2025年5月13日至20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宋晓刚率代表团赴泰国、越南两国开展为期8天的考察对接活动。团组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及会员企业、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及会员企业、重庆机电集团、上海钢联及会员企业共24家单位36人组成。5月14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代表团亮相第41届泰国国际机械工业展(INTERMACH)开幕式。泰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皮猜・春哈瓦吉拉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该展会是东南亚地区历史最悠久的机械工业专业展览会,至今已成功举办41届。开幕式后,代表团参观展会并与各展商对接洽谈。展览会开幕式领导合影展览会开幕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代表团合影5月14日下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泰国海关总署、泰国工业联合会机械与金属加工分会共同主办的中泰机械工业国际合作(曼谷)峰会在曼谷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举办。泰国工业部工业经济办公室副主任帕塔拉蓬、泰国海关标准作业与估价司司长孙塔丽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宋晓刚、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名誉主席查唛潘、泰国机械协会理事勒萨克以及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泰国商业总商会、泰国机械行业商会、泰国软件行业协会和中泰双方共50家企业100余人参会。中泰机械工业国际合作(曼谷)峰会现场峰会上,帕塔拉蓬副主任、宋晓刚秘书长、查唛潘名誉主席分别致辞,并一致表示,中泰机械工业互补性强,中泰机械工业国际合作峰会已成为推动双边机械行业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宋晓刚秘书长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体情况,并指出中国在智能装备、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创新能力与泰国作为东盟制造业枢纽的平台优势高度契合,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双方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推进,希望双方以此次峰会为新的起点,持续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在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加强合作,为深化中泰及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随后,泰国海关标准作业与估价司司长孙塔丽雅介绍泰国海关政策和港口操作实务,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荣誉会长佟晓辉与泰国机械协会理事勒萨克分别发表主题演讲,泰国英富曼展览集团、纳塔瓦会计与法律咨询公司、传感器物联网公司以及中机国际、重庆军通汽车、山西华德冶铸、贵州险峰机床、航天江南集团等中资企业代表分别进行企业推介。会议期间,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与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与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企业在中泰峰会现场对接洽谈5月15日上午,代表团访问泰国工业部工业园区管理局(IEAT),宋晓刚秘书长与管理局局长助理维丘达・希马卡琼汶女士举行会谈。宋晓刚秘书长介绍了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情况,以及中国企业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优势,希望依托泰国区位与政策优势,推动更多中国企业参与泰国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开展贸易、投资、技术合作、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与当地产业链协同发展。维丘达局长助理详细解读了泰国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园区发展规划及服务机制,表示管理局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投资便利化、供应链配套等全方位支持,助力中资项目在泰国高效落地和发展。代表团访问泰国工业部工业园区管理局5月15日下午,代表团访问泰国工业联合会,宋晓刚秘书长与泰国工业联合会机械与金属加工分会会长送布·皮塔亚朗萨里特进行会谈。双方围绕中泰机械制造、金属加工领域的产业合作、技术交流及市场拓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宋晓刚秘书长介绍了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技术优势及国际化合作愿景,希望通过加强双方机械行业协会间的平台对接,推动两国企业在装备制造、产业供应链、绿色及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等领域深化合作。送布会长分享了泰国机械制造与金属加工行业的政策环境、产业布局及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求,希望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参与泰国本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及区域产业链整合。代表团访问泰国工业联合会中泰企业在会议现场对接洽谈5月16日上午,代表团实地考察泰国春武里府宾通工业园区,听取园区开发公司负责人介绍园区发展历史、主导产业及未来规划等,就外商投资的土地政策、税收优惠、产业配套、当地市场等方面进行沟通对接,并参观园区。代表团考察泰国春武里府宾通工业园区5月16日下午,代表团参访泰国炼化机械设备创新中心(IRPC),实地了解该中心炼化设备智能化、绿色制造技术、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研发成果与应用案例,并与IRPC负责人就中泰炼化机械领域的技术合作、标准协同、绿色低碳及市场拓展等议题展开现场商洽。代表团还参观考察了IRPC生态工业区和港口等项目。代表团与IRPC中心管理团队合影随后,代表参访了泰国C.C.AUTOPART有限公司,与布恩勒特社长进行会谈,并实地考察厂房车间。双方就装备智能化生产、技术合作、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等方面展开深入对接。代表团与C.C.AUTOPART有限公司社长座谈代表团考察C.C.AUTOPART工厂车间和现场对接5月18日上午,代表团考察越南河内桂武二工业园区,与园区开发公司潘范钦常务副总经理座谈并参观园区。代表团与河内桂武二工业园区开发公司座谈代表团与河内桂武二工业园管理团队合影5月19日下午,由越南外国投资企业协会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举办的越中企业国际合作圆桌会在越南河内顺利举行。越南财政部外国投资局文德富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宋晓刚秘书长、越南科技商业银行冯光兴副总经理,越南外国投资企业协会阮文铨副会长,越南机械工业协会黎奇南副会长、越南自动化协会杨原平副会长,以及中越双方共50家企业出席本次会议,开深入研讨和现场对接洽谈。会议期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宋晓刚秘书长与越南外国投资企业协会阮文铨副会长签署合作备忘录。中越企业国际合作圆桌会议中越企业在会议期间对接洽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宋晓刚秘书长与越南外国投资企业协会阮文铨副会长签署合作备忘录中越双方合影此次出访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的重要实践。通过展会洽谈、论坛研讨、企业考察和供需对接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泰国、越南的产业环境与市场潜力,为企业拓展东盟国际市场注入了新动能。(国际合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