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力行业电能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九届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技术研讨会举办

2023-08-24 13:00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8月16-17日,由中电联电能质量专委会、电力行业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标委会、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3年电力行业电能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九届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技术研讨会”在福建厦门举办。大会的主题是“新型电力系统下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技术与管理创新发展”,主要任务是展示和交流“双碳”目标下电能质量和柔性输电技术的创新驱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动电能质量管理与治理和柔性输电技术创新发展工作。来自电力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设备制造企业的120余名代表应邀出席会议,分享电能质量和柔性输电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的实践经验与战略思考。

  中电联党委委员、副理事长于崇德,国网福建电力公司副总工王永明出席大会并致辞,国网设备管理部副主任窦晓军、电力行业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标委会主任委员邱宇峰就电能质量专委会及行业标委会的工作成绩和展望做了讲话。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做特邀报告,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技术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印发了《第九届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电力行业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标委会主任委员邱宇峰、副主任委员荆平分别主持了会议。

  于崇德在致辞中表示,我国电力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一直高度重视电能质量管理和柔性输电技术研发应用,经过多年的努力,电能质量管理体系日趋完善,“政府指导监管、企业落实责任、行业自律管理”的模式已基本形成,供电电能质量水平稳步提升,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技术装备得到快速发展,切实提高了电网输电能力和电能质量水平。他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期,优质可靠的电能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柔性输电的技术与装备和电能质量管理与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电能质量管理与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装备制造企业、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等方方面面,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促进我国电能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陈维江作了题为《柔性交流输配电技术研发应用进展》的特邀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了我国交流输配电系统的发展历程,从适应源荷特性变化、提升庞大交流电网资产运营效率两方面出发,指出交流电网柔性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他提出电力电子技术主导的柔性技术谱系、电磁型主设备为基础的柔性技术架构的柔性交流输配电技术概念,极大拓展了柔性交流输配电技术范畴。最后,他展望了电力电子技术主导和电磁型主设备为基础的两类柔性技术的应用前景,从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攻关、提升装置经济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分析了未来柔性交流输配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主旨演讲环节,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徐永海、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王茁、中电联电能质量专委会秘书长王鹏、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肖鸣、华电电科院山东分院电气所所长刘世富、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电子研究所所长赵国亮等分别以《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标准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能质量发展浅析与思考》《深圳高电能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验成果汇报》《发电企业电能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实践》《电能质量专业发展思考》为题,聚焦电能质量管理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对我国电能质量管理创新发展趋势、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下供电质量提升的经验成果及问题挑战等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专业论坛环节,来自科研单位、企业、高校的部分代表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成果,带给大家一场精彩纷呈的技术盛宴。

  此次大会开展了论文征集工作,专题征稿得到了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众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积极响应,形成会议论文集,并在会议现场以海报张贴的形式进行了交流。

  本次大会致力于构建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下电能质量和柔性输电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性、开放性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协同攻关,全面推动电能质量与柔性输电专业领域健康发展,助力我国能源电力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曹雅丽)






(责编:heyan)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协会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