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49.10——1966.8)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设立第一机械工业部。任命黄敬为部长。一机部于8月30日正式成立。
1953年2月20日,政务院批准一机部设立司局级机构22个,行政编制3017人。1953年8月,铁道部将机车车辆工业管理局建制划归一机部。到1954年底,司局级机构调整为21个,干部增加到4903人。
1958年2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将一机部、二机部、电机制造工业部合并为一机部,任命赵尔陆为部长。合并后的一机部于3月1日正式成立。设司局级机构30个,干部4277人。
1958年7月将机车车辆工业局建制划归铁道部。部机关精减,抽调大批干部充实地方机械工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到1958年底,司局级机构减到19个,干部减到3380人。
1960年9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将军事工业由一机部分出,设立第三机械工业部负责领导和管理,任命张连奎为三机部部长。一机部继续领导和管理民用机械工业,任命段君毅为一机部部长。9月15日一、三机部正式分开。一机部司局级机构为20个,干部2108人。1965年,司局进行了调整,经国务院批准,设司局级机构27个,干部2460人。
部长 | 黄 敬(1952.9-1958.2)、 赵尔陆(1958.2-1960.9)、 段君毅(1960.9-1970.6) |
副部长 | 段君毅(1952.9-1960.8)、 汪道涵(1952.9-1964.8)、 黎 玉(1953.12-1959.8)、 曹祥仁(1954.12-1958.2)、李力果(1956.10-1959.5) 张连奎(1958.2-1960.9)、 刘 鼎(1958.2-1960.9)、 刘 寅(1958.2-1960.9)、 朱涤新(1958.2-1960.9)、钟夫翔(1958.2-1960.9) 白 坚(1958.2-1968.12)、 方 强(1960.1-1960.9)、 饶 斌(1960.1-1961.5)、 周子健(1960.9-1977.2)、 杨寿山(1960.9-1966.5) 周建南(1961.3-1970.6)、 沈 鸿(1961.11-1979.12)、 杨殿奎(1964.2-1970.6)、 郭 力(1964.9-1970.6)、 范慕韩(1965.3-1970.6) 孙友余(1965.8-1970.6) |
部长助理 | 李力果(1956.3-1956.10)、景晓村(1956.4-1958.2)、周建南(1956.4-1957)、江泽民(1956.10-1958.2)、陈 易(1956.10-1958.2) 周子健(1956.10-1958.2)、钱志道(1958.2-1960.9)、郑汉涛(1958.2-1960.9)、佟 磊(1958.2-1960.9)、王西萍(1958.2-1960.9) 杜星垣(1958.2-1960.9) |
党组书记 | 黄 敬(1953.5-1958.2)、赵尔陆(1958.2-1960.9)、段君毅(1960.9-1964.7) |
党组副书记 | 段君毅(1953.5-1960.9)、汪道涵(1960.9-1964.7) |
党组成员 | 白 坚(1960.9-1964.8)、饶 斌(1960.9-1961.5)、周子健(1960.9-1964.8)、杨寿山(1960.9-1964.7)、孙照寰(1960.9-1964.7) 周建南(1961.3-1964.7)、沈 鸿(1962.2-1964.7)、杨殿奎(1964.4-1964.7)、刘鹤孔(1964.4-1964.7)、贾鲁峰(1964.5-1964.7) |
1964年7月,撤销党组,成立党委会 |
|
党委书记 | 段君毅(1964.7-1970.6) |
党委副书记 | 汪道涵(1964.7-1964.8)、白 坚(1964.8-1968.12)、周子健(1964.8-1970.6) |
党委委员 | 杨寿山(1964.7-1965.5)、周建南(1964.7-1970.6)、沈 鸿(1964.7-1970.6)、杨殿奎(1964.7-1970.6)、孙照寰(1964.7-1968.12)
刘鹤孔(1964.7-1970.6) 、贾鲁峰(1964.7-1970.6)、郭 力(1965.1-1970.6) 、范慕韩(1965.3-1970.6)、孙友余(1965.11-1970.6) |
★电机制造工业部机构沿革及领导人名录(1956.5-1958.2)
1956年5月12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撤销第三机械工业部(原地方工业部),设立电机制造工业部。任命张霖之为部长。原三机部管理的地方机械工业划归一机部管理,一机部将电机、电器、电材3个工业管理局的建制划归电机制造工业部。电机部设司局级机构18个,行政编制1468人。
1957年11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机械工业部门的管理体做出了相应调整。同年12月电机制造工业部与一机部合署办公。1958年2月1日,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将一机部、二机部、电机制造工业部合并为一机部。
部长 | 张霖之(1956.5-1958.2) |
副部长 | 白 坚(1956.6-1958.2)、韩纯德(1956.6-1958.2)、沈 鸿(1956.6-1958.2) |
部长助理 | 周建南(1956.6-1958.2)、朱 毅(1956.6-1958.2)、杨寿山(1956.6-1958.2)、鞠抗捷(1956.6-1958.2) |
党组书记 | 张霖之(1956.5-1958.2) |
党组成员 | 韩纯德(1956.7-1958.2)、沈 鸿(1956.7-1958.2)、周建南(1956.7-1958.2)、朱 毅(1956.7-1958.2)、鞠抗捷(1956.7-1958.2) 杨寿山(1956.7-1958.2)、白 坚(1956.11-1958.2) |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8-1976.10)
1967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一机部实行军管,成立一机部军管会,对各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任命李景昌为军管会主任,陈梦政、李大磊、杨泽清为副主任。1968年3月13日,又一批军管人员进驻。任命严庆堤为军管会主任,董桂财、宋寿昌为副主任。
1968年11月,军管会对一机部的司局级机构进行了大改组。决定在军管会生产指挥部下设8个办公室负责办理业务工作。
1969年9月,一机部机关大部分干部分别下放到江西奉新、河南罗山“五七”干校后,军管会又将8个办公室改为9个组。1970年又增加到16个组。
1970年4月,中央决定第八机械工业部与第一机械工业部合并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根据1970年6月7日中发(1970) 44号文,关于国务院各部门建立党的核心小组和革命委员会的决定。两部于7月1日正式合并,并成立了一机部党的核心小组和一机部革命委员会。经中央批准,一机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8人,由中央派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李水清任组长,严庆堤、周子健、徐斌洲为副组长。一机部革委会成员22人,李水清任主任,严庆堤、董桂财、孙成秀、宋寿昌、孙琪(以上6人均为军队干部)、周子健、徐斌洲、马仪、沈鸿、刘湘屏、贾鲁峰为副主任。革委会机构设14个组,750人。1972年10月,将14个组改为15个司局。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任命李水清为一机部部长。
军管会主任 | 李景昌(1967.11-1968.2)、严庆堤(1968.3-1970.6) |
副主任 | 陈梦正(1967.11-1968.2)、李大磊(1967.11-1968.2)、杨泽清(1967.11-1968.2)、董桂财(1968.3-1970.6)、宋寿昌(1968.3-1970.6) |
革委会主任 | 李水清(1970.6-1975.9) |
副主任 | 严庆堤(1970.6-1973.5)、董桂财(1970.6-1973.5)、孙成秀(1970.6-1973.3)、宋寿昌(1970.6-1973.5)、孙 琪(1970.6-1973.5) 周子健(1970.6-1977.2)、徐斌洲(1970.6-1977)、马 仪(1970.6-1977)、刘湘屏(女)(1970.6-1973.6)、贾鲁峰(1970.6-1973.1) 沈 鸿(1975.9-1977) |
部长 | 李水清(1975.1-975.9) |
副部长 | 周子健(1970.9-1977.2)、徐斌洲(1970.6-1980.3)、刘湘屏(女)(1970.6-1973.6)、郭 力(1973.1-1976.2)、孙友余(1973.1-1981.5) 杨 铿(1973.11-1982.4)、 阎济民(1973.11-1975.12)、纪兆全(1973.11-1977.12)、刘 昂(女)(1973.11-1979.2)、马 仪(1975.9-1977.10) 李本海(1975.9-1977.12) |
核心小组组长 | 李水清(1970.6-1975.9) |
副组长 | 严庆堤(1970.6-1973.1)、周子健(1970.6-1975 .9)、徐斌洲(1970.6-1975.9)、马 仪(1973.1-1975.9) |
成员 |
董桂财(1970.6-1973.5)、孙成秀(1970.6-1973.3)、刘湘屏(女)(1970.6-1973.6)、贾鲁峰(1970.6-1973.1)、
李本海(1970.6-1975.9) 张爱莲(1970.6-1975.9)、沈 鸿(1973.1-1975.9)、郭 力(1973.1-1976.2)、孙友余(1973.1-1975.9)、杨 铿(1973.1-1975.9) 阎济民(1973.11-1975.9)、纪兆全(1973.11-1975.9)、刘 昂(女)(1973.11-1975.9) |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10-1986.12)
1975年9月,一机部部长李水清调回部队工作。1977年2月2日,中央发23号电,决定周子健任一机部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一机部部长。
1981年2月,一机部部长周子健调离一机部。3月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任命饶斌为一机部部长。
部长 | 周子健(1977.2-1981.2)、饶 斌(1981.2-1982.4) |
副部长 | 徐斌洲(1970.6-1980.3)、孙友余(1973.1-1981.5)、杨 铿(1973.11-1982.4)、沈 鸿(1975.9-1979.12)、郭 力(1975.9-1976.2) 阎济民(1975.9-1975.12)、纪兆全(1975.9-1977.12)(免职)、刘 昂(女)(1975.9-1979.2)、李本海(1975.9-1977.12)(免职) 项 南(1977.6-1979.2)、祁 田(女)(1977.6-1979.3)、赵东宛(1977.6-1977.10)、饶 斌(1977.10-1979.3)、张怀忠(1978.4-1979.3) 周建南(1978.4-1979.3)、张效增(1978.4-1981.2)、王子仪(1978.4-1982.4)、于 明(1978.4-1979.2)、刘鹤孔(1979.1-1981.2)、 张逢时(1979.1-1979.2)、曹维廉(1979.1-1981.2)、陶亨咸(1981.7-1982.4) |
顾问 | 黎 玉(1978.11-1979.2)、李济寰(1978.11-1979.2)、江泽民(1978.11-1979.2) |
党组书记 | 周子健(1977.2-1981.2)、饶 斌(1981.2-1982.4) |
副书记 | 徐斌洲(1977.9-1980.3)、孙友余(1977.9-1981.5)、杨 铿(1981.2-1982.4) |
党组成员 | 周建南(1979.3-1979.4)、沈 鸿(1979.3-1979.12)、杨 铿(1979.3-1981.2)、祁 田(女)(1979.3-1982.4)、饶 斌(1979.3-1981.2) 张怀忠(1979.3-1982.4)、张效增(1979.3-1982.4)、王子仪(1977.7-1982.4)、刘鹤孔(1979.3-1982.4)、曹维廉(1979.7-1982.3) 刘赞平(1979.7-1982.4)、陈 易(1979.7-1982.4)、李 克(1979.7-1982.4)、陶亨咸(1981.7-1982.4) |
1982年5月4日,根据中央关于改革国家机关的指示精神,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将一机部、农机部、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和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合并设立机械工业部,任命周建南为部长。国务院批准机械工业部设司局级机构22个,行政编制2044人,比四个单位合并前减少921人。
部长 | 周建南(1982.4-1985.8) |
副部长 | 杨 铿(1982.4-1985.7)、何光远(1982.4-1986.11)、沈烈初(1982.4-1985.10)、赵明生(1982.4-1986.11)、
李守仁(1985.10-1986.11) 丁孝浓(1985.10-1986.11) |
总工程师(副部) | 陶亨咸(1982.4-1985.8) |
顾问 | 沈 鸿(1982.4-1983.10)、杨立功(1982.4-1983.12)、王子仪(1982.4-1986.11)、阳 早(1982.10-1986.11)(美藉) 寒 春(女)(1982.10-1986.11)(美籍) |
党组书记 | 周建南(1982.4-1985.8) |
副书记 | 杨 铿(1982.4-1985.7)、何光远(1985.8-1986.11) |
党组成员 |
何光远(1982.4-1985.8)、沈烈初(1982.4-1985.10)、赵明生(1982.4-1986.11)、陶亨咸(1982.7-1985.1)、杨立功(1982.7-1983.12) 李守仁(1985.1-1986.11)、陆燕荪(1985.1-1986.11)、丁孝浓(1985.10-1986.11) |
1982年5月7日,国务院批准,以原一机部汽车工业局为基础,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饶斌被选为董事长,任命李刚为总经理。1987年5月29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改为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陈祖涛任联合会理事长。
★农业机械部机构沿革及领导人名录(1959.8-1982.4)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9.8-1966.8)
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主席在《党内通讯》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10年的时间。4年以内小解决,7年以内中解决,10年以内大解决。同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确定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毛泽东主席再次提出要成立农业机械部。 1959年8月26日,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设立农业机械部,任命陈正人为部长。一机部将农业机械局的建制及其所属为农业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划归农业机械部。农机部于9月7日正式成立。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将农业机械部改名为第八机械工业部,陈正人继续任部长。
部长 | 陈正人(1959.8-1970.6) |
副部长 | 黎 玉(1959.8-1970.6)、沈 鸿(1959.9-1961.11)、张逢时(1959.9-1970.6)、徐斌洲(1960.3-1970.6)、杨立功(1962.6-1970.6)、 李济寰(1963.3-1970.6)、徐达本(1964.8-1970.6)、冯纪新(1965.3-1970.6) |
党组书记 | 陈正人(1959.8-1964.11) |
党组成员 |
黎 玉(1959.8-1964.11)、张逢时(1959.8-1964.11)、徐斌洲(1959.8-1964.11)、杨立功(1959.8-1964.11)、李济寰(1959.8-1964.11) 徐达本(1964.8-1964.11) |
1964年11月,农机部撤销党组,成立党委 |
|
党委书记 | 陈正人(1964.11-1970.7) |
委员 |
黎 玉(1964.11-1970.7)、徐达本(1964.11-1970.7)、张逢时(1964.11-1970.7)、徐斌洲(1964.11-1970.7)、杨立功(1964.11-1970.7) 李济寰(1964.11-1970.7)、赵靖远(1964.11-1967.2)、刘湘屏(女)(1964.11-1970.7)、刘 昂(女)(1964.11-1970.7)、潘开文(1964.11-1970.7) |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8-1970.6)
1967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八机部实行军管,任命周特夫为军管会主任,孙成秀为副主任。同年12月,国务院任命孙琪为军管会副主任。1968年2月,在军管会领导下成立生产指挥部,由孙成秀任主任,徐斌洲、刘湘屏、卢光熙、戴伯和为副主任。下设八个组,225人。1968年10月,军管会组织首批近200名干部,下放到黑龙江八机部依兰试验农场劳动。
1970年4月,中央决定八机部与一机部合并为一机部。同年7月1日,八机部与一机部正式合并。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11-1982.4)
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六次会议通过,将农业机械工业由一机部分出,设立农业机械部负责领导和管理,任命杨立功为农机部部长。农机部于3月10日正式成立,国务院批准农机部设司局级机构11个,行政编制770人。1982年5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将一机部、农机部、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和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合并成立机械工业部。
部长 | 杨立功(1979.3-1982.4) |
副部长 | 项 南(1979.3-1981.1)、景晓村(1979.3-1982.4)、袁成隆(1979.3-1982.4)、张逢时(1979.3-1982.4)、丹 彤(回)(1979.3-1982.4) 刘 昂(女)(1979.3-1982.4)、于 明(1979.3-1982.4)、贾鲁峰(1979.8-1982.4)、武少文(1979.8-1982.4)、何光远(1980.12-1982.4) 李 本(1980.12-1982.4) |
顾问 |
黎 玉(1979.3-1982.4)、李济寰(1979.3-1982.4)、阳 早(1979.10-1982.4)(美籍)、寒 春(女)(1979.10-1982.4)(美籍) 唐有章(1981.12-1982.4) |
党组书记 | 杨立功(1979.3-1982.4) |
副书记 | 项 南(1979.3-1981.1)、何光远(1980.12-1982.4) |
党组成员 | 景晓村(1979.3-1982.4)、袁成隆(1979.3-1982.4)、张逢时(1979.3-1982.4)、丹 彤(回)(1979.3-1982.4)、刘 昂(女)(1979.3-1982.4) 于 明(1979.3-1982.4)、贾鲁峰(1979.8-1982.4)、武少文(1979.8-1982.4)、黎 玉(1979.3-1982.4)、李济寰(1979.3-1982.4) 李 本(1980.12-1982.4) |
★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机构沿革及领导人名录(1979.10-1982.4)
1979年10月9日,国务院批准余秋里同志的建议.将一机部所属仪器仪表工业总局的建制划出,成立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直属国务院,由一机部代管。任命一机部副部长曹维廉任局长,行政编制200人。
1982年5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将一机部、农机部、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和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合并设立机械工业部。
★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机构沿革及领导人名录(1979.3-1982.4)
1979年3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家建设委员会的报告,决定将一机部所属的设备成套总局整建制划出,成立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直属国务院,由国家建委代管。任命杨一木为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局长。4月1日该局正式成立。行政编制303人。
1982年5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将一机部、农机部、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和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合并设立机械工业部。
四、深化改革开放时期(1986.12-1999.11)
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撤销机械工业部和兵器工业部,组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任命邹家华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批准,机械委设司局级机构27个,行政编制1000人(另有过渡编制300人),与过去两个单位比较,司局级机构减少11个,人员减少2400人。
主任 | 邹家华(1986.11-1988.4) |
副主任 | 何光远(1986.11-1988.5)、唐仲文(1986.11-1988.5)、李守仁(1986.11-1988.5)、丁孝浓(1986.11-1988.5) |
委员 | 来金烈(1986.11-1988.5)、赵明生(1986.11-1988.5) |
党组书记 | 邹家华(1986.11-1988.4) |
副书记 | 何光远(1986.11-1988.5) |
党组成员 | 唐仲文(1986.11-1988.5)、李守仁(1986.11-1988.5)、丁孝浓(1986.11-1988.5)、来金烈(1986.11-1988.5)、赵明生(1986.11-1988.5) |
1988年4月9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撤销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批准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任命邹家华为部长。批准设立职能司(厅)和机关党委共27个机构,行政编制1300人。
部长 | 邹家华(1988.4-1989.12)、何光远(1989.12-1993.3) |
副部长 | 何光远(1988.5-1989.12)、张学东(1988.5-1991.3)、唐仲文(1988.5-1991.2)、曾培炎(1988.5-1993.5)、
赵明生(1988.5-1993.5) 胡启立(1988.5-1993.5)、陆燕荪(1988.5-1993.5)、张德邻(1988.5-1993.5)、包叙定(1988.5-1993.5) |
党组书记 |
邹家华(1988.4-1989.12)、何光远(1989.12-1993.3) |
副书记 | 何光远(1988.5-1989.12)、张学东(1990.12-1991.12)、曾培炎(1991.4-1991.5) |
党组成员 | 胡启立(1991.4-1993.5)、唐仲文(1988.5-1990.11)、陆燕荪(1989.12-1993.5)、张德邻(1990.11-1993.5)、包叙定(1990.10-1993.5) 孙祖梅(1991.5-1993.5) |
1993年3月2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销机械电子工业部,组建机械工业部。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职能司(厅)和机关党委共15个机构,行政编制380人。
部长 | 何光远(1993.3-1996.3)、包叙定(1996.3-1998.8) |
副部长 | 邵奇惠(1994.5-1998.8)、张德邻(1993.5-1995.11)、包叙定(1993.5-1996.3)、孙昌基(1993.5-1998.8)、吕福源(1994.4-
1998.8)、 陆燕荪(1993.5-1996.3)、姚明伟(1996.10-1998.8) |
党组书记 | 何光远(1993.3-1995.12)、包叙定(1995.12-1998.8) |
副书记 | 邵奇惠(1994.5-1998.8) |
党组成员 |
张德邻(1993.4-1995.11)、包叙定(1993.4-1995.12)、孙昌基(1993.4-1998.8)、吕福源(1993.9-1998.8)、李守仁(1993.9-1995.8) 陆燕荪(1993.4-1994.3)、朱森第(1996.5-1998.8)、姚明伟(1996.8-1998.8) |
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6号),机械工业部改组为机械工业局,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主管机械行业的行政机构。内设5个职能司(室),机关行政编制95名。
局长 |
邵奇惠(1998.8-1999.9)、吴晓华(1999.9-2001.1) |
副局长 | 孙昌基(1998.8-1999.1)、姚明伟(1998.8-2001.1)、薛德林(1998.8-2001.1)、张小虞(1998.8-2001.1)、吴晓华(1999.4-1999.9) |
党组书记 | 邵奇惠(1998.8-1999.9)、吴晓华(1999.9-2001.1) |
副书记 | 孙昌基(1998.8-1999.1) |
党组成员 | 姚明伟(1998.8-2001.1)、薛德林(1998.8-2001.1)、张小虞(1998.8-2001.1)、吴晓华(1999.4-1999.9)、贾成炳(1998.6-2000.6) |
2000年12月31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机构改革、国家经贸委机关内设机构调整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0]81号)要求,撤销国家机械工业局,组建中国机械工业协会。